Summary of SASBE2012 (Part: 2)
Published:2012-07-30 Read: 6041 reads Download poster file(PDF)  3.71 MB

  2012年6月27日,黃秘書長等前往聖保羅州政府大樓:旗士宮(Governments Palace)及足球場等地參觀。旗士宮於1970年正式闢為政府辦公的處所,建築宏偉,近似40年代的義大利建築風格。因為無法順利入內參觀,黃秘書長等於是繞行旗士宮,體驗熱帶風情的森林浴。接著前往聖保羅州立足球場朝聖,想像比賽現場熱力十足的氣氛。午餐則入境隨俗地享用巴西窯烤。
  On June 27, 2012, Secretary General Huang Chin-ying and Ms Chen visited the site of the São Paulo State Government. It was officially transferred to the São Paulo State Government in 1970. In a style similar to Italian architecture of the 1940s, the building is magnificent. As it is not open for tourists, Secretary General Huang Chin-ying and Ms Chen walked around the site to experience the tropical forest ambiance. Next, they visited the Estádio Municipal Paulo Machado de Carvalho to imagine the power and excitement of football matches. Then, they enjoyed the churrasco at a local churrascaria for lunch.
  2012年6月28日及29日,黃秘書長等參與SASBE2012會議並張貼『永續之前、明天之後』海報。海報擇要內容如下:
  On June 28 and 29, 2012, Secretary General Huang Chin-ying and Ms Chen attended the SASBE2012 and presented the posters on "Before Forever; After Tomorrow". The abstracts were as follows:


來自台灣的訊息 給 SASBE 2012
永續之前 明天之後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各國政府、民間組織對此複雜議題皆投入相關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IPCC報告,國際社會即依據IPCC報告,試圖掌握氣候變遷脈絡並提出因應策略。目前普遍被國際社會所認知的因應策略,概分為「減緩」與「調適」兩大面向。

◎IPCC報告的侷限性
我們原本也參考IPCC報告,期望藉此掌握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的全貌。可是,當我們用IPCC的推論比對近期世界各地陸續發生的超尺度複合型災難,發現IPCC報告幾乎沒有解釋與預測功能。考其原因,IPCC一開始就排除大自然的變化的部分,只鎖定 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異,導出不同情境假設的可能結果,這對「減緩」或許有些參考價值,但對於「調適」就顯得效用有限。

◎我們的行動
有鑑於IPCC不當的假設前題,無法解釋已發生的現象,面對氣候變遷,此嚴重危及人類生存的重大議題,我們被迫用自己的方式,平行於IPCC,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我們在2004年開始探討氣候變遷的可能成因;在2005年提出氣溫升降推估模型,並探討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的影響;在2007年起,研擬生態城市轉化步驟,探討氣候變遷下,人類新文明的可能發展方向;在2008年起,提出氣候變遷的時間表,並評估各國的氣候風險、預測各地的災難類型;在2010年比對已發生現象,自我校驗模型的可信度。接下來,向各位說明我們階段研究的成果。

◎我們的努力
基於台灣相對優勢的避災條件、讓地球恢復自我平衡的機能,以及以台灣做為新文明搖籃的願景,我們將努力的成果,在政府相關政策擬定時,適時提供建言,強化政府的應變機能!
(1)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綱領:http://nsdn.epa.gov.tw/
我們依研究成果,補入「生態系異常減災策略」與「疫病災害防救措施」。同時以共生循環概念,檢視綱領中,環境、社會、經濟各個面向的策略、目標,以及各部會提出的相關行動計畫,並檢視其是否符合永續發展指標的良性趨向。
(2)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草案):http://www.cepd.gov.tw/ 我們依據研究推估的災變時間表,強調災變的緊迫性,提示在各調適領域的衝擊與挑戰,尤其應留意常態性災害釀成複合巨災的可能性;應將常態性災害孤立化,避免災害時間拉長。此外,亦應設法保留適度的能量,以因應未知災害的挑戰。
(3)生態城市轉化
在貼近民眾生活部分,我們正依據長期的研究成果,參照「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綱領」及「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研擬「生態城市轉化」的七個步驟。我們將七個步驟,想像成七個階梯。每個城市所處的階梯位置或有不同,所需的轉化過程也就有差異。生態維持較佳的城市,或許只需三個步驟便可轉化成功;但是,大部分的都市環境已被破壞殆盡,可能就需要透過完整的七個轉化步驟才能達成目標。七個步驟依序為: A.保水與保樹;B.生物多樣性;C.環境工程;D.環境監控;E.都市設計;F.綠建築;G.新文明:透過生活約束,以自給自足概念,數位化溝通傳輸及實踐自我價值方式,將整體改變化約成為文明教化,並實踐於生活之中。
這樣七個步驟才算全部完成,人們才可能展開永續的新文明!

2002年8月31日在林俊興董事長、黃晉英理事長的帶領下,邀約成功大學江哲銘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蘇慶華副校長、中台科技大學李宏謨校長等研究團隊,共同參訪共生圈一號(綠建築)並以共生餐(核酸食譜 )餐敘,體驗SB=GB+Symbiosis的共生化生活。



2011年8月1日至5日於共生圈一號(綠建築)舉行暑假生活體驗營,在數位化方面由祐生研究基金會接續世代林容生先生開辦「數位軟體創意」課程,詳細說明如何運用簡易的程式指令,做出有趣的手機遊戲,教導學員體驗數位化的生活。
Related Files
Hits : 260 File Size: : 3.71 MB File Mimetype : application/pdf
Print article
  • 2F, No. 4, Sec. 1, Chang'an E. Rd., Taipei, Taiwan, 10441
  • +886-2-25676220
  • Powered by XOOPS